《尋陸鴻漸不遇》表達了作者什麼的思想感情

《尋陸鴻漸不遇》表達了作者什麼的思想感情


移家雖帶郭,野徑入桑麻.近種籬邊菊,秋來未著花.扣門無犬吠,欲去問西家.報導山中去,歸時每日斜.
以嫺靜景色襯托作者閒適心情,也暗示友人的疏傲的隱居生活.全詩表現了詩人閒適愜意的心情,和與友人在不問俗事的隱居生活上的默契



王安石的的《梅花》,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王安石《梅花》牆角數枝梅,淩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梅花,香色俱佳,獨步早春,具有不畏嚴寒的堅強性格和不甘落後的進取精神,因而歷來為詩人們所吟詠,所歌頌.在我國古代為數眾多的咏梅詩中,王安石的《梅花》…



《尋隱者不遇》抒發作者________思想感情.
《所見》是______代詩人________的作品,詩人向我們展示了一幅___________圖.圖畫__________結合,活潑有趣.抒發了_________喜愛之情.


《尋隱者不遇》抒發作者熱愛隱者生活的思想感情.
《所見》是清代詩人袁枚的作品,詩人向我們展示了一幅牧童行歌捕蟬圖圖畫動靜結合,活潑有趣.抒發了作者對鄉村田園風光的喜愛之情.



《使至塞上》王維這首詩的感悟,和作者在寫這首詩的思想感情


使至塞上
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選候騎,都護在燕然.
[詩文注釋]
使至塞上:奉命出使邊塞.
單車:形容輕騎簡從.
問邊:慰問邊士.
屬國:秦漢時官名典屬國的簡稱,詩中指作者本人.當時作者以監察禦史的身份出塞慰得勝將士.
居延:城名,屬凉州張掖郡,在今內蒙古自治區額濟納旗境內.指已歸附的少數民族地區.
征蓬:被風卷起遠飛的蓬草,自喻.
長河:指黃河.
蕭關:古關名,是關中通向塞北的交通要衢.在今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縣東南.
候騎:擔任偵察、通訊的騎兵.
都護:邊疆的統帥正率兵虎據燕然,鎮守著祖國的西北邊陲.
燕然:今蒙古人民共和國的杭愛山,這裡代指前線.
[作者簡介]
王維,字摩詰,唐代詩人,畫家,晚年無心仕途,專誠奉佛,故後世人稱其為“詩佛”.他的詩現存不足400首,其中以描繪山水田園和歌咏隱居生活一類成就最大.王維的大多數山水田園之作,在描繪自然美景的同時,流露出閒居生活中閑逸蕭散的情趣,或靜謐恬淡,或氣象蕭索,或幽寂冷清,他也有反映軍旅和邊塞生活的作品,其中寫景佳句廣為歷代傳誦不衰,如極富代表性的《使至塞上》就是其中之一.人們常用“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來評論詩人兼畫家王維的作品.這兩句出自蘇軾的名言,的確抓住了王維的藝術特色,可算是不易之論.
[背景介紹]
開元二十五年(737)河西節度副大使崔希逸戰勝吐蕃,唐玄宗命王維以監察禦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訪軍情.這實際是將王維排擠出朝廷.這首詩作於赴邊途中.《使至塞上》描繪了塞外奇特壯麗的風光,表現了詩人對不畏艱苦,以身許國的守邊戰士的愛國精神的讚美;本詩敘事精練簡潔,畫面奇麗壯美.
[層次結構]
“單車欲問邊”,輕車前往,向哪裡去呢?“屬國過居延”,居延在今甘肅張掖縣西北,遠在西北邊塞.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詩人以“蓬”、“雁”自比,說自己象隨風而去的蓬草一樣出臨“漢塞”,象振翮北飛的“歸雁”一樣進入“胡天”.古詩中多用飛蓬比喻漂流在外的遊子,這裡卻是比喻一個負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寫詩人內心的激憤和抑鬱.與首句的“單車”相呼應.萬裏行程只用了十個字輕輕帶過.
然後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進行刻畫:“大漠孤烟直,長河落日圓”.
最後兩句寫到達邊塞:“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到了邊塞,卻沒有遇到將官,偵察兵告訴使臣:首將正在燕然前線.
詩人把筆墨重點用在了他最擅勝場的方面——寫景.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見數行歸雁北翔,詩人即景設喻,用歸雁自比,既敘事,又寫景,一筆兩到,貼切自然.
[名句賞析]“大漠孤烟直,長河落日圓”
這段話寫進入邊塞後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壯麗的風光,畫面開闊,意境雄渾.一個“大”字,形象描繪出邊疆沙漠的荒凉與浩瀚,那裡寬闊無邊沒有什麼奇觀异景,烽火臺燃起的那一股濃煙就顯得格外醒目,囙此稱作孤烟,下麵一個“直”字則表現出了他的勁拔和堅毅之美.那荒漠上沒有任何山巒林木,橫貫其間的黃河就非得用“長”來形容才算準確.另外,落日本來給人是一種淒楚蒼涼的印象,而在此處詩人卻把它寫“圓”了,便給人以親切溫暖之感.詩人不僅實寫了沙漠的景象,而且還把自己的孤寂情緒巧妙地融入到廣闊的自然環境中去,正如王國維所評估的那樣,這是“千古壯觀”的名句.
[寫作特色]
這首詩敘事直白平實,語言簡單樸素,內容明晰易懂.作者奉使出征,獨當重任,以征蓬、歸雁自比,點出春行之時令,寓悲凉之情於壯美之色中,大漠奇觀,非“孤”、“圓”不能形容,勁拔而蒼茫,溫暖而感傷,寫景壯觀,氣勢流暢,無怪《紅樓夢》第四十八回香菱學詩亦細味其趣,以為再無“孤”、“圓”更有情有理的兩字.可見其對仗之工,用字之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