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長方形的長减少5cm,寬新增2cm,就成為正方形,並且這兩個影像的面積相等.則原長方體的面積是多少?

一個長方形的長减少5cm,寬新增2cm,就成為正方形,並且這兩個影像的面積相等.則原長方體的面積是多少?


設長為x,寬為y,則
x-5=y+2,即x=y+7
(x-5)(y+2)=xy,化簡得,5y+10=2x
解方程組,得
x=25/3,y=4/3
所以,這個長方形的長為25/3cm,寬為4/3cm【數學之美】很高興為你解答,



在三角形ABC中,角C=55°,角B=角A-35°,求角A


∵A+B+C=180°
C=55°
∴A+B=125°
又∵角B=角A-35
∴A+A-35°=125°
∴2A=160°
A=80°



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日益提高,節水型潔具逐漸進入百姓家庭.所謂節水型潔具,是指每沖洗一次的耗水量在6L以內的潔具.某家庭新安裝了一套耗水量為5L的節水潔具,而原有的潔具每次耗水量為9L.問:(1)1000kg的水可供這套節水型潔具沖洗多少次?(水的密度為1.0×103kg/m3)(2)該家庭每月可節約用水多少千克?(設平均每天使用10次,每月以30天計)


(1)新潔具每次用水的質量m1=ρV1=1.0×103kg/m3×0.005m3=5kg;1000kg的水能使用的次數n=mm1=1000kg5kg=200(次).(2)該家庭每次節水體積V=9L-5L=4L=0.004m3;每次節水質量m2=ρV2=1.0×103kg/m3×0.004m3=4kg…



用一根長40cm鐵絲圍成一個長方形若長方形面積為75平方釐米,求寬是多少?


設寬為X,長和寬的和為20,那麼長為20-X
則有X(20-X)=75
解得X=5,X=15
分析得出
寬為5長為15



證明2的5次方的2次方加上1是合數
明天之前告訴我.


2的5次方的2次方加上1 = 1025
顯然1025能被5整除,所以它當然是合數.



急需關於五年級數學分數加減法的計算題,方程也可以,難易程度要中等,
課本是人教版五年級數學下册,30~50道左右即可.(若無時間,10~20道也可以)謝謝大家了!
要脫式計算.


12×4.84.(3.2×1.5+2.5)÷1.6(2)3.2×(1.5+2.5)÷1.65.6-1.6÷4= 5.38+7.85-5.37=6.7.2÷0.8-1.2×5= 6-1.19×3-0.43=7.6.5×(4.8-1.2×4)= 0.68×1.9+0.32×1.98.10.15-10.75×0.4-5.79.5.8×(3.87-0.13…



一個圓柱體的底面半徑是四釐米,高8釐米,求它的體積和表面積.請列數術.


體積=底面積×高
=4×4×3.14×8
表面積=底面積×2+側面積
=4×4×3.14×2+2×4×3.14×8



光速不變和不可能超過光速是怎麼推導出來的?
不要說其他雜七雜八的,只說這兩個結論愛因斯坦是怎麼推導出來的!
1.愛因斯坦是怎麼得出光速不變這一結論.
2.愛因斯坦是怎麼得出不可能超過光速這一結論.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質量公式
m=m0/(1-v^2/c^2)^0.5
m等於m0比上根號下1减去v平方比c平方.
m0是物體靜止質量,m是物體的動質量,c是光速,v是物體的運動速度.由此式就能看出,v越大,分母越小,m也就越大.
那麼這個東西是怎麼推導出來的呢?


樓主你正好理解反了,“光速不變”這個論點不是他推導出來的,而是實驗觀測到的.
當初麥克爾遜和莫雷兩人設計了一種精確的儀器——干涉儀,能量測光速的微小變化.由於地球相對太陽運動,在不同方向上量測太陽光速應該是不同的,干涉儀的精度足以能測出這種差別.然而令他們兩人失望的是,實驗結果精確的證明:光速是不變的.
於是愛因斯坦就以“無論相對光源如何運動,光速總保持不變”這個實驗結果作為推導的基礎,匯出了一系列奇怪的結論,諸如:長度縮短、時間變慢、質量新增等等,即狹義相對論.
“不能超過光速”這一條是這麼來的:狹義相對論裏有一條運動的物體質量新增的規律,按照公式,速度越大,質量也便的越大.當無限接近光速時,質量也趨於無窮大.所以給它加速便越來越困難.根據a=F/m,如果m趨於無限大,那就需要無窮大的力才能再使它加速.所以在動力學上無法是物體加速到光速



二力平衡物理題
一跳傘運動員和傘總重700N,為縮短降落時間,起始階段降落傘不打開,速度不斷增加,運動員(包括傘)受到的阻力()他和傘的總重力;張開傘一段時間後,他以每秒5M的速度勻速下降,這時運動員(包括傘)受到的阻力()他和傘的總重力;下降過程中,運動員的速度不斷减小,運動員(包括傘)受到的阻力()他和傘的總重力.(填“大於”“小於”或“等於”)
原因啊!!!!


小於
等於
大於
按常理分析都行啦,誰强誰做主導謝謝



如下圖所示,A、B兩個正方形的邊長都是5.2釐米,A正方形的一個頂點位於B正方形的中心.求陰影部分的面積.


因為正方形A的頂點始終是在B的中點,所以不管怎麼移動,面積跟陰影部分相同.移動至B的兩個頂點處,形成一個三角形,你會發現,陰影部分是B的四分之一,列式是:5.2乘5.2再除以2再除以2等於6.76平方釐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