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稼先事蹟 要簡短的事例

鄧稼先事蹟 要簡短的事例


鄧稼先他主要從事核子物理、理論物理、中子物理、电浆物理、統計物理和流體力學等方面的研究並取得突出成就.他自1958年開始組織領導開展爆轟物理、流體力學、狀態方程、中子輸運等基礎理論研究,對核子弹的物理過…



鄧稼先的事蹟有哪些,


許身國威壯河山”
一次,航投試驗時出現降落傘事故,核子弹墜地被摔裂.鄧稼先深知危險,卻一個人搶上前去把摔破的核子弹碎片拿到手裡仔細檢驗.身為醫學教授的妻子知道他“抱”了摔裂的核子弹,在鄧稼先回北京時强拉他去檢查.結果發現在他的小便中帶有放射性物質,肝臟破損,骨髓裏也侵入了放射物.隨後,鄧稼先仍堅持回核子試爆基地.在步履艱難之時,他堅持要自己去裝雷管,並首次以院長的權威向周圍的人下命令:“你們還年輕,你們不能去!”1985年,鄧稼先離開羅布泊回到北京,仍想參加會議.醫生強迫他住院並通知他已患有癌症.他無力地倒在病床上,面對自己妻子以及國防部長張愛萍的安慰,平靜地說:“我知道這一天會來的,但沒想到它來得這樣快.”在鄧稼先去世前不久,組織上為他個人配備了一輛專車——他只是在家人攙扶下,坐進去並轉了一小圈,表示已經享受了國家所給的待遇……中央盡了一切力量,卻無法挽救他的生命.
兩彈元勳
中國能在那樣短的時間和那樣差的基礎上研製成“兩彈一星”(核子弹、飛彈和衛星),西方人總感到不可思議.楊振寧來華探親返程之前,故意問還不暴露工作性質的鄧稼先說:“在美國聽人說,中國的核子弹是一個美國人幫助研製的.這是真的嗎?”鄧稼先請示了周恩來後,寫信告訴他:“無論是核子弹,還是氫彈,都是中國人自己研製的.”楊振寧看後激動得流出了淚水.正是由於中國有了這樣一批勇於奉獻的知識份子,才挺起了堅強的民族脊樑. 1948年,鄧稼先懷着科學救國的理想,遠渡重洋去美國留學,在普渡大學當研究員,僅用一年多的時芝加哥大學左起:楊振寧、鄧稼先、楊振平
間就獲得了博士學位!有人勸他留在美國,但鄧稼先婉言謝絕了.1950年10月,他懷着一顆報效祖國的赤子之心,放弃了優越的工作條件和生活環境,和二百多為比特專家學者一起回到國內.一到北京,他就同他的老師王淦昌教授以及彭桓武教授投入中國近代物理研究所的建設,開設了中國原子核子物理理論研究工作的嶄新局面.1956年,鄧稼先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當時,中央决定,依靠自己的力量發展核子弹.當鄧稼先得知自己將要參加核子弹的設計工作時,心潮起伏,興奮難眠,這是一項多麼光榮而又神聖的職業!但同時他又感到任務艱巨,擔子十分沉重.從此,鄧稼先懷着以最快速度把事業搞上去的决心,把全部的心血都傾注到任務中去;首先,他帶著一批剛跨出校們的大學生,日夜挑磚拾瓦搞試驗場地建設,硬是在亂墳裏碾出一條柏油路來,在松樹林旁蓋起核子弹教學模型廳;在沒有資料,缺乏試驗條件的情况下,鄧稼先挑起了探索核子弹理論的重任.為了當好核子弹設計先行工作的“龍頭”,他帶領大家刻苦學習理論,靠自己的力量搞尖端科學研究.鄧稼先向大家推薦了一攬子的書籍和資料,他認為這些都是探索核子弹理論設計奧秘的嚮導.由於都是外文書,並且只有一份,鄧稼先只好組織大家閱讀,一人念,大家譯,連夜印刷.為了解開核子弹的科學之迷,在北京近郊,科學家們决心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研製出我國的“爭氣彈”.那時,由於條件艱苦,同志們使用算盤進行極為複雜的原子理論計算,為了演算一個數據,一日三班倒.算一次,要一個多月,算9次,要花費一年多時間,常常是工作到天亮.作為理論部負責人,鄧稼先鄧稼先接受研製核子弹任務後和家人合影
跟班指導年輕人運算.每當過度疲勞,思維中斷時,他都著急地說:“唉,一個太陽不够用呀!”為了讓同他一起工作的年輕人也得到休息,得到工作之餘的稍許娛樂,他總是抽空與年輕人玩十分鐘的的木馬遊戲.有一次,王淦昌教授看見了他們在玩這種遊戲,老教授又好氣又好笑,斥責說:“這是什麼玩法,你還做兒戲呀.”鄧稼先笑說:“這叫互相跨越!”互相跨越,這是一種多麼親密的衕誌關係啊!正是靠著這種關係,鄧稼先和同事們一起克服了一個個科學難關,使我國的“兩彈研製”以驚人速度發展. 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核子弹橫空出世……1967年6月17日,我國第一顆氫彈威震山河……1986年7月29日,鄧稼先因癌症不幸逝世,享年62歲.人民將永遠懷念這位被稱做“兩彈”元勳的這位我國覈武器研製工作的開拓者和奠基者.
“比一千顆太陽還亮”
1964年10月,浩瀚的戈壁灘上空升起了一團蘑菇雲,中國第一顆核子弹爆炸成功.兩年之後,第一顆氫彈又放出炫目的光芒.這曾使全世界為之震驚.人們都知道奧本海默是美國的“核子弹之父”,薩哈羅夫是前蘇聯的“氫彈之父”,然而,中國的“兩彈”元勳是誰?核子弹氫彈第一次爆炸(6張)1986年6月,中國各大報紙均在首要位置介紹這位了不起的科學家:名字鮮為人知功績舉世矚目“兩彈”元勳——鄧稼先1986年6月,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簽署命令,任命鄧稼先為國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 1986年7月,國務院授予鄧稼先全國勞動模範稱號和獎章.鄧稼先(中排右一)陪周總理會見楊振寧博士
核工業部為表彰鄧稼先20多年來為發展我國覈武器做出的重大貢獻,為使他那不計名利、甘當無名英雄和艱苦奮鬥、捨生忘死的革命精神發揚光大,號召廣大科技人員向他學習.鄧稼先可歌可泣的優秀事蹟,他那偉大的抱負和精忠報國的感人精神深深震撼著人們的心靈!外國有一本書,題為《比一千顆太陽還亮》.鄧稼先獻身的事業,亮過一千顆太陽!他從34歲接到命令研製中國的“大炮仗”以來,告別妻子和兩個幼小的兒女,隱姓埋名進入戈壁灘.20多年來,他和他的同事們沒有任何人在報刊上占過巴掌大的版面.他們都把自己的姓名和對祖國、對人民的深愛埋在祖國最荒凉最偏僻的地方.人們常常忘記他們,只有當“大炮仗”的衝擊波衝擊各國地震監測站,引起世界一次又一次矚目的時候,人們才想起他們的存在……1986年7月29日,為中國覈武器事業奉獻畢生精力的元勳鄧稼先病逝於北京.他的朋友們懷着無比悲痛、崇敬的心情獻給他一支挽歌——《懷念鄧稼先院長》:天府楊柳塞上烟,問君此去幾時還?……實驗場上驚雷動,江河源頭捷報傳.……不知鄧老今何在?忠魂長眠長江畔.鄧稼先夫人採訪錄“我們所追求的是另一種東西”鄧稼先夫婦與楊振寧等合影
拒絕採訪1992年在拍攝楊振寧的電視傳記片時,為了表現楊振寧與中國兩彈元勳鄧稼先的親如兄弟的真摯情誼,記者决定採訪鄧稼先的妻子許鹿希. 4月初,記者在京幾經周折才與剛出差回來的許鹿希通上了電話.十分激動地說明來意和希望採訪她的打算,想不到,她非常果斷地回答說,她不接受這個採訪.擔心她掛斷電話,記者加緊說明我們上海電視臺拍攝科學家傳記系列片的初衷和誠意,以及已獲得了楊振寧本人的認可等等.記者說了半小時,她始終只反復那句冰冷的回答:“我不懂你為什麼要採訪我,我又不是搞核子弹的.”如此,記者只好說:“那明天我當面來說明吧!”可能是因為我一味的韌性堅持,最後她終於答應見面.崇德中學次日一早,記者先順道訪問了北京31中.31中的前身,就是歷史上的崇德中學,是鄧稼先和楊振寧的母校.一比特老教師聽到我要去採訪許鹿希,馬上提醒說:“可能難有結果!”她的理由是,鄧稼先逝世後,母校想為他立個雕像,可家屬堅決不同意.因為這之前有不少大學生看了鄧稼先的經歷後說:“這是個傻子,太傻了!要是留在國外,不是能賺大錢嗎?也不會這麼早死了!”31中開展鄧稼先事蹟的文宣教育活動,十幾歲的娃娃們竟說:“像他這樣,值得嗎?”楊振寧“救出”鄧稼先在北太平莊一個簡陋的大院裏,許鹿希向記者介紹說,鄧稼先和楊振寧同是安徽籍人,各自的父親都是清華大學教授,兩家曾一度同住清華西院宿舍.
鄧比楊小兩歲.兩人中學就是同學,大學又一起住校,關係很親密.1947年,鄧稼先考上了赴美研究生,須由自己聯系學校.楊振寧那時在讀的芝加哥大學學費較貴,他就幫鄧稼先聯系了離芝加哥市較近的普渡大學.楊和鄧學的都是理論核子物理,鄧稼先做博士論文時,從倆人的討論中



鄧稼先寫了哪些事例


就是拋妻弃子的去西北幫國家進行覈武器研究,並且親人還不知道自己的行踪,因為這是保密的.並且因為保密的需要,他們研究出來的成果也不能出來炫耀.並且因為長期的核輻射,導致鄧老的早逝.鄧稼先是淡泊名利,為國無私奉獻…



鄧稼先課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這篇文章歌頌了鄧稼先忠厚謙虛、真誠樸實的思想品格以及為了中華民族的崛起,身負重任,身先士卒,不怕犧牲的奉獻精神.
本文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熱情讚美鄧稼先為國家=民族建立的功勳,表達了對鄧稼先的崇敬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