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中國的數學家

是中國的數學家


時間是個常數,花掉一天等於浪費24小時-----陳景潤



誰能介紹一下數學家楊樂的故事?(最好詳細一點,百度百科的太簡略了)


數學家楊樂教授,江蘇南通人.196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並考取為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研究生.1979年任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研究員,主要從事複分析研究.
楊樂在複分析,特別是整函數與亞純函數的值分佈理論方面有系統的、深入的研究、其成果獲得了國內外同行的高度評價和廣泛引用,主要研究成果有:合作研究了整函數與亞純函數的虧值與波菜爾方向間的聯系,首次在這兩個基本概念間建立了緊密和準確的關係;對亞純函數及其導數的總虧量給予了精確估計,回答了區律欣(D·Drasin)提出的幾個問題;引進了虧函數的概念,證明了下級為有究的亞純函數的虧函數至多是可數的,並給虧量以適當的估計,該課題在80年代為國際上同行所重視;對亞純函數的奇异方向進行了深入研究,引進了新的奇异方向,對奇异方向的分佈給出了簡單明瞭的充要條件(其中部分工作與他人合作);對全純與亞純函數的正規族作了系統研究,獲得了一些新的正規定則,並建立了正規族與不動點之間的聯系;與英國一著名數學家合作研究了角域內全純與亞純函數的正規族作了系統研究,獲得了一些新的正規定則,並建立了正規族與不動點之間的聯系;與英國一著名數學家合作研究了角域內全純函數的增長與取值問題,解决了著名數學家立特活德的一個猜想;證明了有窮下級為μ的整函數,若其級不低於μ的波萊爾方向數目為有究,則它和所有各級原函數的有究非零虧值數目總和不超過2μ;還將海曼基本不等式兩個主項的係數大大降低,成為現時這個課題最好的結果.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huozheshi
楊樂教授是我國著名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楊樂教授在複分析上有系統的、深入的研究,其成果獲得了國內外同行的高度評價和廣泛引用,先後獲得多項重大獎勵.
楊樂教授1987年起任數學研究所所長.先後擔任第三届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第一、二、三、届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數學評議組成員,中國科學院基金委員會委員,第三、四届全國自然科學獎勵委員會委員,《數學學報》主編,《Results in Mathematics》、《中國科學》、《科學通報》編委等職.1980年11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數學物理學部學部委員.
1978年楊樂教授獲全國科學大會獎,1982年與張廣厚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多年來,楊樂發表了60餘篇學術論文和2本專著,編輯了5本論文集.其專著獲1983年全國優秀科技圖書一等獎和首届國家圖書獎(1994年).
1979年以來,楊樂先後在美國康乃爾大學、普渡大學,瑞典皇家科學院,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所、哈佛大學、聖母大學作訪問教授,應邀到美國、英國、蘇聯、德國、日本、瑞典、芬蘭等到國50多所大學和研究所作學術演講,在10餘次國際學術會議上作主報告或邀請報告.
由於楊樂教授在函數模分佈論、輻角分佈論、正規族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突出獲得第二届華羅庚數學獎.在2004年12月召開的第三届華人數學家大會上,楊樂教授又獲得了陳省身數學獎.



數學家的簡介


劉徽
劉徽(生於西元250年左右),是中國數學史上一個非常偉大的數學家,在世界數學史上,也佔有傑出的地位.他的傑作《九章算術注》和《海島算經》,是我國最寶貴的數學遺產.
賈憲
賈憲,中國古代北宋時期傑出的數學家.曾撰寫的《黃帝九章算法細草》(九卷)和《算法斆古集》(二卷)(斆xiào,意:數導)均已失傳.
他的主要貢獻是創造了“賈憲三角”和增乘開方法,增乘開方法即求高次幂的正根法.現時中學數學中的混合除法,其原理和程式均與此相仿,增乘開方法比傳統的方法整齊簡捷、又更程式化,所以在開高次方時,尤其顯出它的優越性,這個方法的提出要比歐洲數學家霍納的結論早七百多年.
秦九韶
秦九韶(約1202--1261),字道古,四川安嶽人.先後在湖北,安徽,江蘇,浙江等地做官,1261年左右被貶至梅州,(今廣東梅縣),不久死於任所.他與李冶,楊輝,朱世傑並稱宋元數學四大家.早年在杭州“訪習於太史,又嘗從隱君子受數學”,1247年寫成著名的《數書九章》.《數書九章》全書凡18卷,81題,分為九大類.其最重要的數學成就----“大衍總數術”(一次同餘組解法)與“正負開方術“(高次方程數值解法),使這部宋代算經在中世紀世界數學史上佔有突出的地位.
李冶
李冶(1192----1279),原名李治,號敬齋,金代真定欒城人,曾任鈞州(今河南禹縣)知事,1232年鈞州被蒙古軍所破,遂隱居治學,被元世祖忽必烈聘為翰林學士,僅一年,便辭官回鄉.1248年撰成《測圓海鏡》,其主要目的是說明用天元術列方程的方法.“天元術”與現代代數中的列方程法相類似,“立天元一為某某”,相當於“設x為某某“,可以說是符號代數的嘗試.李冶還有另一步數學著作《益古演段》(1259)也是講解天元術的.
朱世傑
朱世傑(1300前後),字漢卿,號松庭,寓居燕山(今北京附近),“以數學名家周遊湖海二十餘年”,“踵門而學者雲集”(莫若、祖頤:《四元玉鑒》後序).朱世傑數學代表作有《算學啟蒙》(1299)和《四元玉鑒》(1303).《算術啟蒙》是一部通俗數學名著,曾流傳海外,影響了朝鮮、日本數學的發展.《四元玉鑒》則是中國宋元數學高峰的又一個標誌,其中最傑出的數學創造有“四元術”(多元高次方程列式與消元解法)、“垛積術”(高階等差數列求和)與“招差術”(高次內插法).
祖沖之
祖沖之(西元429~500年)祖籍是現今河北省淶源縣,他是南北朝時代的一比特傑出科學家.他不僅是一比特數學家,同時還通曉天文曆法、機械製造、音樂等領域,並且是一比特天文學家.
祖沖之在數學方面的主要成就是關於圓周率的計算,他算出的圓周率為3.14159260)的求根公式在《日高圖注》中利用幾何圖形面積關係,給出了“重差術”的證明.(漢代天文學家量測太陽高、遠的方法稱為重差術).
華羅庚
華羅庚,中國現代數學家.1910年11月12日生於江蘇省金壇縣.1985年6月12日在日本東京逝世.華羅庚1924年初中畢業之後,在上海中華職業學校學習不到一年,因家貧輟學,他刻苦自修數學,1930年在《科學》上發表了關於代數方程式解法的文章,受到專家重視,被邀到清華大學工作,開始了數論的研究,1934年成為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研究員.1936年作為訪問學者去英國劍橋大學工作.1938年回國,受聘為西南聯合大學教授.1946年應蘇聯普林斯頓高等研究所邀請任研究員,並在普林斯頓大學執教.1948年始,他為伊利諾伊大學教授.
1924年金壇中學初中畢業,後刻苦自學.1930年後在清華大學任教.1936年赴英國劍橋大學訪問、學習.1938年回國後任西南聯合大學教授.1946年赴美國,任普林斯頓數學研究所研究員、普林斯頓大學和伊利諾斯大學教授,1950年回國.40年代,解决了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計這一歷史難題,得到了最佳誤差階估計(此結果在數論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對G.H.哈代與J.E.李特爾伍德關於華林問題及E.賴特關於塔里問題的結果作了重大的改進,至今仍是最佳紀錄.
代數方面,證明了歷史長久遺留的一維射影幾何的基本定理;給出了體的正規子體一定包含在它的中心之中這個結果的一個簡單而直接的證明,被稱為嘉當-布饒爾-華定理.其專著《堆壘素數論》系統地總結、發展與改進了哈代與李特爾伍德圓法、維諾格拉多夫三角和估計方法及他本人的方法,發表40餘年來其主要結果仍居世界領先地位,先後被譯為俄、匈、日、德、英文出版,成為20世紀經典數論著作之一.其專著《多個複變典型域上的調和分析》以精密的分析和矩陣技巧,結合群表示論,具體給出了典型域的完整正交系,從而給出了柯西與泊松核的運算式.這項工作在調和分析、複分析、微分方程等研究中有著廣泛深入的影響,曾獲中國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宣導應用數學與電腦的研製,曾出版《統籌方法平話》、《優選學》等多部著作並在中國推廣應用.與王元教授合作在近代數論方法應用研究方面獲重要成果,被稱為“華-王方法”.在發展數學教育和科學普及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發表研究論文200多篇,並有專著和科普性著作數十種.
陳景潤
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1933年5月22日生於福建福州.1953年畢業於廈門大學
數學系.1957年進入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並在華羅庚教授指導下從事數論方面的研究.歷任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研究員、所學術委員會委員兼貴陽民族學院、河南大學、青島大學、華中工學院、福建師範大學等校教授,國家科委數學學科組成員,《數學季刊》主編等職.主要從事解析數論方面的研究,並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方面取得國際領先的成果.這一成果國際上譽為“陳氏定理”,受到廣泛引用.這項工作,使之與王元教授、潘承洞教授共同獲得1978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其後對上述定理又作了改進,並於1979年初完成論文《算術級數中的最小素數》,將最小素數從原有的80推進到16,受到國際數學界好評.對組合數學與現代經濟管理、科學實驗、尖端科技、人類生活密切關係等問題也作了研究.發表研究論文70餘篇,並有《數學趣味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