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的平方+/b-2/=0,則ab-[2ab-3(ab-1)]的值是多少?

(a+3)的平方+/b-2/=0,則ab-[2ab-3(ab-1)]的值是多少?


(a+3)的平方≥0,/b-2/≥0,加起來卻等於0.所以必然有它們都等於0
所以a=-3,b=2
代入要求的式子就可以了
原式=-6-【-12-3(-6-1)】=-15



三道應用題
1、某種商品因換季準備讓利出售,如果按定價的七五折出售將賠25元,而按定價的9折出售將賺20元,問這種商品的定價是多少?
2、小明以每小時30千米的速度y由A地去B地,如果每小時新增的速度的30%還多1千米,則小明花了原來時間的三分之二又30分鐘到底B地,則A、B兩地之間的距離是多少千米?
3、一名裁縫做一件童裝、一條褲子、一件上衣,所有時間之比為1:2:3,他一天共能做2件童裝、三條褲子、4件上衣,則他做2件上衣,10條褲子、14件童裝需要多少天?


1、某種商品因換季準備讓利出售,如果按定價的七五折出售將賠25元,而按定價的9折出售將賺20元,問這種商品的定價是多少?設定價為x元成本a元可列方程0.75x-a=-250.9x-a=200.15x=45x=300定價為300元2、小明以每小時…



有一道小學五年級數學題,不准用平方解.一個正方形如果邊長新增5米,新增後的正方形面積比原正方形面積大95平方米,求原正方形面積


新增後的面積比原來多了二個以原來邊長為長,5米為寬的長方形和一個邊長為5米的小正方形的面積.
所以一個小長方形的面積是:(95-5*5)/2=35平方米
原來的邊長是:35/5=7米
原來的面積是:7*7=49平方米



如何量測天體到地球的距離,天體之間的距離?


一般是用三角法,比如說地球在春分點和秋分點時分別觀測一顆恒星對地球的角度,然後以公轉軌道半徑為基線,算出它距地球的距離
對於較近的天體(500光年以內)採用三角法測距.
500--10萬光年的天體採用光度法確定距離.
10萬光年以外天文學家找到了造父變星作為標準,可達5億光年的範圍.
更遠的距離是用觀測到的紅移量,依據哈勃定理推算出來的.
參考資料:吳國盛《科學的曆程》
同的天體距離要有不同的方法,摘抄如下:
天體測量方法
2.2.2光譜在天文研究中的應用
人類一直想瞭解天體的物理、化學性狀.這種願望只有在光譜分析應用於天文後才成為可能並由此而導致了天體物理學的誕生和發展.通過光譜分析可以:(1)確定天體的化學組成;(2)確定恒星的溫度;(3)確定恒星的壓力;(4)測定恒星的磁場;(5)確定天體的視向速度和自轉等等.
2.3天體距離的測定
人們總希望知道天體離我們有多遠,天體距離的量測也一直是天文學家們的任務.不同遠近的天體可以采不同的測量方法.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測定天體距離的手段也越來越先進.由於天空的廣袤無垠,所使用量測距離組織也特別.天文距離組織通常有天文組織(AU)、光年(ly)和秒差距(pc)三種.
2.3.1月球與地球的距離
月球是距離我們最近的天體,天文學家們想了很多的辦法量測它的遠近,但都沒有得到滿意的結果.科學的量測直到18世紀(1715年至1753年)才由法國天文學家拉卡伊(N.L.Lacaille)和他的學生拉朗德(Larand)用三角視差法得以實現.他們的結果是月球與地球之間的平均距離大約為地球半徑的60倍,這與現代測定的數值(384401千米)很接近.
雷達科技誕生後,人們又用雷達測定月球距離.雷射技術問世後,人們利用雷射的方向性好,光束集中,單色性强等特點來量測月球的距離.測量精度可以達到釐米量級.
2.3.2太陽和行星的距離
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是橢圓,地球到太陽的距離是隨時間不斷變化的.通常所說的日地距離,是指地球軌道的半長軸,即為日地平均距離.天文學中把這個距離叫做一個“天文組織”(1AU).1976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把一個天文組織的數值定為1.49597870×1011米,近似1.496億千米.
太陽是一個熾熱的氣體球,測定太陽的距離不能像測定月球距離那樣直接用三角視差法.早期測定太陽的距離是借助於離地球較近的火星或小行星.先用三角視差法測定火星或小行星的距離,再根據開普勒第三定律求太陽距離.1673年法國天文學家凱西尼(Dominique Cassini)首次利用火星大沖的機會測出了太陽的距離.
許多行星的距離也是由開普勒第三定律求得的,若以1AU為日地距離,“恒星年”為組織作為地球公轉週期,便有:T2=a3.若一個行星的公轉週期被測出,就可以算出行星到太陽的距離.如水星的公轉週期為0.241恒星年,則水星到太陽的距離為0.387天文組織(AU).
2.2.3恒星的距離
由於恒星距離我們非常遙遠,它們的距離測定非常困難.對不同遠近的恒星,要用不同的方法測定.現時,已有很多種測定恒星距離的方法:
(1)三角視差法
河內天體的距離又稱為視差,恒星對日地平均距離(a)的張角叫做恒星的三角視差(p),則較近的恒星的距離D可表示為:
sinπ=a/D
若π很小,π以角秒表示,且組織取秒差距(pc),則有:D=1/π
用周年視差法測定恒星距離,有一定的局限性,因為恒星離我們愈遠,π就愈小,實際觀測中很難測定.三角視差是一切天體距離量測的基礎,至今用這種方法量測了約10000多顆恒星.
天文學上的距離組織除天文組織(AU)、秒差距(pc)外,還有光年(ly),即光在真空中一年所走過的距離,相當94605億千米.三種距離組織的關係是:
1秒差距(pc)=206265天文組織(AU)=3.26光年=3.09×1013千米
1光年(1y)=0.307秒差距(pc)=63240天文組織(Au)=0.95×1013千米.
(2)分光視差法
對於距離更遙遠的恒星,比如距離超過110pc的恒星,由於周年視差非常小,無法用三角視差法測出.於是,又發展了另外一種比較方便的方法--分光視差法.該方法的覈心是根據恒星的譜線强度去確定恒星的光度,知道了光度(絕對星等M),由觀測得到的視星等(m)就可以得到距離.
m - M= -5 + 5logD.
(3)造父周光關係測距法
大質量的恒星,當演化到晚期時,會呈現出不穩定的脈動現象,形成脈動變星.在這些脈動變星中,有一類脈動週期非常規則,中文名叫造父.造父是中國古代的星官名稱.仙王座δ星中有一顆名為造父一,它是一顆亮度會發生變化的“變星”.變星的光變原因很多.造父一屬於脈動變星一類.當它的星體膨脹時就顯得亮些,體積縮小時就顯得暗些.造父一的這種亮度變化很有規律,它的變化週期是5天8小時46分38秒鐘,稱為“光變週期”.在恒星世界裏,凡跟造父一有相同變化的變星,統稱“造父變星”.
作者:haj520520 2005-5-21 18:44回復此發言
------------------------------------------------------------------------
2天體測量方法
1912年美國一比特女天文學家勒維特(Leavitt 1868--1921)研究小麥哲倫星系內的造父變星的星等與光變週期時發現:光變週期越長的恒星,其亮度就越大.這就是對後來測定恒星距離很有用的“周光關係”.現時在銀河系內共發現了700多顆造父變星.許多銀河外星系的距離都是靠這個量天尺量測的.
(4)譜線紅移測距法
20世紀初,光譜研究發現幾乎所有星系的都有紅移現象.所謂紅移是指觀測到的譜線的波長(l)比相應的實驗室測知的譜線的波長(l0)要長,而在光譜中紅光的波長較長,因而把譜線向波長較長的方向的移動叫做光譜的紅移,z=(l-l0)/ l0.1929年哈勃用2.5米大型望遠鏡觀測到更多的銀河外星系,又發現星系距我們越遠,其譜線紅移量越大.
譜線紅移的流行解釋是大爆炸宇宙學說.哈勃指出天體紅移與距離有關:Z = H*d /c,這就是著名的哈勃定律,式中Z為紅移量;c為光速;d為距離;H為哈勃常數,其值為50~80千米/(秒·兆秒差距).根據這個定律,只要測出銀河外星系譜線的紅移量Z,便可算出星系的距離D.用譜線紅移法可以測定遠達百億光年計的距離.



初二科學壓強密度計算題
正立方體金屬塊的邊長8釐米,放在一個面積為100平方釐米的水准木板上,金屬塊對木板產生的壓強為6.125*10的3次方帕,求該金屬塊的密度?


F = P * S = 6.125*10的3次方帕* 64* 10的-4次方m 2 =39.2 N
m = G / g = F /g = 39.2 N / 9.8N/Kg =4 Kg= 4000g
金屬塊的密度= m / v = 4000g / 512 cm 3 = 7.8 g/cm3



一個圓形花瓶的底面周長是12.56釐米,它的底面半徑是______釐米,底面面積是______釐米2.


半徑是:12.56÷3.14÷2=2(釐米),面積是:3.14×22=12.56(平方釐米),答:底面半徑是2釐米,面積12.56平方釐米.故答案為:2;12.56.



15×23×4簡算


15×23×4
=15×4×23
=60×23
=1380



已知tanx=sin(x+π2),則sinx=___.


∵tanx=sin(x+π2)=cosx,∴sinx=cos2x=1-sin2x,∴sin2x+sinx-1=0,解得:sinx=5-12或sinx=-5-12<-1(舍去),故答案為:5-12.



周長相等的正方體和圓,邊長與半徑的比是():(),正方形面積與圓面積之比是():().


周長相等的正方形和圓,邊長與半徑的比是(π):(2),正方形面積與圓面積之比是(π):(4).
正方形邊長為a,則4a=2πR,a:R=π:2
正方形面積與圓面積之比=π:4



2,7,8,10,怎樣算等於24?


真的,若是只用加減乘除,是沒有答案的.
麻煩採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