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座鐵路橋長1000米,一列火車從橋上通過,測得火車從開始上橋到完全下橋共用120秒,整列火車完全在橋上的時間是80秒,這列火車的速度和長度分別是多少?

有一座鐵路橋長1000米,一列火車從橋上通過,測得火車從開始上橋到完全下橋共用120秒,整列火車完全在橋上的時間是80秒,這列火車的速度和長度分別是多少?


設火車速度為x米/秒,車身長y米,關係列出方程組120x=1000+y,①,80x=1000-y,②,由①、②解之:x=10米,y=200米,答:這列火車的速度和長度分別是10米/秒,200米.



一個長方形的周長為40cm,若寬為x cm,則可得方程是()


長=40÷2-x



已知16的m次方=a,4的n次方=b,求2的5m+2n次方.


已知16的m次方=a,2^(4m)=a 4的n次方=b 2^(2n)=b 2的5m+2n次方=[2^(4m)]^(5/4)*2^(2n)=a^(5/4)*b



打某地電話每次3分鐘以內要交費0.5元,如果超過3分鐘,沒超過1分鐘,再交0.3元,小麗打一次某地電話交費2元
他打了幾分鐘?


(2-0.5)/0.3=5分鐘,
5+3=8分鐘.



如圖,長方形紙片ABCD中,AD=9,AB=3,將其折疊,使其點D與點B重合,點C至點C′,折痕為EF.求△BEF的面積?


由題意得:BE=DE,∠BFE=∠DEF,∵AD‖BC,∴∠DEF=∠EFB,∴∠BEF=∠BFE,∴BF=BE=DE,設BF=x,則AE=AD-DE=9-x,在Rt△ABE中,∠BAE=90°∴BE2=AB2+AE2即x2=32+(9-x)2,解得x=5,∴BF=5,∴S△BEF=12BF•h=12×5×3=152.



小亞買了每支0.4元和0.6元的兩種鉛筆共10支,付出5元找回0.4元,兩種鉛筆各買了幾支


設:小亞買的0.4元的筆X只,0.6元的筆Y只,列方程:
0.4X+0.6Y=5-0.4;
X+Y=10;
解方程得X= 7,Y=3.
所以小亞買了0.4元的筆7只,0.6元的筆3只



計程車3公里起步收費7元,以後每公里加收1.10元(不足1公里的按1公里計算).如果小明從家到學校計程車,那麼應付出租車費多少元?小明從家到學校3.5公里.


7+1.1=8.1(元)



一個高40;釐米,底面是正方形的長方體,如果高新增5cm,表面積就新增了80平方釐米,求原來長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


新增的表面積=底面周長x新增的高
底面周長= 80÷5=16cm
所以底面邊長= 16÷4=4cm
表面積= 2個正方形底面積+側面積= 2 x 4²;+ 16×40 = 672cm²;
體積=4*4*4=64



李平騎自行車從家到縣城,原計畫用5小時30分.由於途中有3.6千米的道路不平,走這段不平的路時,速度相當於原速度的0.75,囙此,晚到了12分鐘.李平家和縣城相距多少千米?
正確解答我知道,就是想問我的解答錯在哪裡呢?
我的解法:3.6÷(12÷60)=18(表示3.6千米中慢的速度)
18÷0.25=72(因為3.6千米中的速度是原來的0.72,那就比原來慢了0.25),所以72算出來的就是組織一的量,也就是原速度.
然後我再72×5.5=396(千米)
我想的哪裡出問題了嗎?
我提問的時候表達的不是很清楚,我第一步算出來的【3.6÷(12÷60)=18想表達的意思是原來的速度和慢了的速度的那個速度差是18,由於速度差正好是原來的0.25,所以我就18÷0.25了。這個18難道算出來的不是速度差?我就是這點一直沒有想明白。


3.6千米不平路,所用時間與平路3.6千米用時比為1:0.75=4:3
即平路用時,(12/60)÷(4-3)/3=0.6小時
平路速度:3.6÷0.6=6千米/小時
家至縣城距離:6*5.5=33千米
第一步就錯了
因為同樣的3.6千米,平路與不平路時間比是3:4
12分鐘只是平路用時間的1/3,也就相當於平路中3.6千米需要的時間是(12/60)÷(4-3)/3=0.6小時
所以3.6÷(12÷60)=18(表示3.6千米中慢的速度)錯了



最常在生活中應用的數學應用題


紅石村小學分成6個小組去澆樹,每組有4人,一共澆樹360棵,平均每人澆樹多少棵?一箱雞蛋的個數是一籃雞蛋個數的3倍.一箱雞蛋有96個,6籃雞蛋有多少個?王大爺的果園收穫蘋果358千克,梨270千克,李子196千克.蘋果每箱40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