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高中關於函數的概念理解題. 在求函數解析式的方法中,為什麼運用換元法時要注意引數的取值範圍的變化情况,否則就可能得不到不正確的結果.這句話怎麼理解呢?

一道高中關於函數的概念理解題. 在求函數解析式的方法中,為什麼運用換元法時要注意引數的取值範圍的變化情况,否則就可能得不到不正確的結果.這句話怎麼理解呢?


例如令2^x=t因為2^x是>0的,所以t也>0,如果不限制範圍,在後面求解中t可能的解會<0,就要删掉.



高中函數定義如下:
設A,B為兩個為非空數集,如果按照某種確定的對應關係f,使對於集合A中的任意一個數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確定的數f(x)與之對應,那麼就稱f:A→B為集合A到集合B的一個函數.記作y=f(x),x∈A.
感覺f(x)出現的很突兀!我覺得按下麵的定義比較好:
設A,B為兩個為非空數集,如果按照某種確定的對應關係f,使對於集合A中的任意一個數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確定的數y與之對應,那麼就稱f:A→B為集合A到集合B的一個函數.記作y=f(x),x∈A.
這樣就感覺f(x)的出現很自然了.


對,你的這個敘述,與國中教材的函數定義比較接近,利於高一新生的接受,儘管含義一樣,但更容易接受.非常不錯的改變.



高中函數的概念.


設A、B是非空的數集,如果按照某個確定的對應關係f,使對於集合A中的任意一個數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確定的數f(x)和它對應,那麼就稱f:A→B為從集合A到集合B的一個函數(function).記作:y=f(x),x∈A.其中,x叫做自…



高中函數題,請具體說明解題步驟
已知f(x)=(x^2)+lg(x+根下(1+x^2)),且f(2)=3,則f(-2)=?


若x=2,f(x)=4+lg(2+根下(5))=3則lg(m)=-1 ==> 0



已知曲線C:y=ax^2+bx+c,其中a>b>c,a+b+c=0.
曲線C被x軸截得的線段長為L,證明:3/2


若a≤0,則0>b>c,a+b+c<0不成立,故a>0.又a+b+c=0,得c<0.令y=0,得ax²;+bx+c=0.由韋達定理得x1+x2=-b/a,x1x2=c/a.從而L=|x1-x2|=√(x1-x2)²;=√((x1+x2)²;-4x1x2)=√((b²;-4ac)/a&# 178;…



已知函數f(x)=alnx-2ax+3(a≠0).(I)設a=-1,求函數f(x)的極值;(II)在(I)的條件下,若函數g(x)=13x3+x2f′(x)+m](其中f'(x)為f(x)的導數)在區間(1,3)上不是單調函數,求實數m的取值範圍.


(Ⅰ)當a=-1,f(x)=-lnx+2x+3(x>0),f′(x)=−1x+2,…(2分)∴f(x)的單調遞減區間為(0,12),單調遞增區間為(12,+∞) ; ; ; ;…(4分),∴f(x)的極小值是f(12)=−ln12+2×12+3…



已知f(x)=2x+a分之bx+1(a,b是常數,ab不等於2),且f(x)f(x分之1)=k(常數)
1、求k的值
2、若f(f(1))=2分之k,求a,b的值





已知函數f(n)=1,n=0n•f(n−1),n∈N*,則f(6)的值是()
A. 6B. 24C. 120D. 720


∵f(n)=1,n=0n•f(n−1),n∈N*,∴f(6)=6•f(5)=6•5•f(4)=6•5•4•f(3)=6•5•4•3•f(2)=6•5•4•3•2•f(1)=6•5•4•3•2•1•f(0)=6•5•4•3•2•1•1=6!=720故選D



求兩道高中函數數學題(1)若f(x+1/x)=x^2+x^2/1求y=f(x)解析式(2)若f(2/x +1)=lgx求y=f(x)解析式如果可以的話基礎不太好…


函數式子f(X)裡面什麼形式看成一個整體,把等號後面的換成用整體的形式表示的就行了,第一題,整體式子是(x+1/x),等號後面寫成(x+1/x)^2-2,就把原來的式子換成用整體表示,再把這個整體用X替換掉即可,f(x)=x^2-1,二題,同樣,整體是(2/x +1),設整體用T表示,那麼x=2/(T-1),帶入到等號後面就行了,這就是理解和求解的方法.



解方程的.
3的x+2次方-3的2-x次方=80
求x的值


很簡單,3的X+2也就是9*3的x次,然後換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