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兩地相距24千米,快、慢兩車都從甲地開往乙地,快車開出時,慢車已行了4千米,當快車到達乙地時,慢車距離乙地還有2千米,那麼快車在距乙地多遠的地方追上慢車? 當快車行24千米的同時,慢車實際行了24-4-2=18(千米),即快車比慢車多行了6(千米),這之後就不知怎麼做了,

甲、乙兩地相距24千米,快、慢兩車都從甲地開往乙地,快車開出時,慢車已行了4千米,當快車到達乙地時,慢車距離乙地還有2千米,那麼快車在距乙地多遠的地方追上慢車? 當快車行24千米的同時,慢車實際行了24-4-2=18(千米),即快車比慢車多行了6(千米),這之後就不知怎麼做了,


快車行24千米,慢車實際行了:
24-4-2=18千米
即快車行24千米的時間,比慢車多行24-18=6千米
快車追上慢車,要比慢車多行4千米
所以快車追上慢車的時候,行了:
4/6×24=16千米
距離乙地24-16=8千米



一次測驗共10道題,做對一道得5分,錯一道扣2分,小强得了36分,他做對幾道題.


做對一題得5分,做錯一題扣2分(可看成得-2分),如果全部做對10題是50分,那麼,每做錯一題在50分的基礎上减去5+(-2分)=7分.
得了36分,50-36=14,14/7=2分.
簡單說就看成全部做對了得多少分,然後每錯一道减7分



北極冰川融化海平面會上升?
根據浮力原理我們知道,一杯水裏有塊浮冰,當冰全部融化水面是不會上升或下降的.那麼為什麼說北極的冰川融化會導致海平面上升呢?


北極的冰融化後,海平面並不會上升,因為北極的冰本來就是漂浮在海面上的.但是南極就不一樣了,南極的冰是陸地上的冰,並且南極的冰比北極要多很多,所以如果南極與格陵蘭島上的冰全部融化,海平面肯定是上升的.據說海平面要上升六十多米呢.



今年,爺爺的年齡是小明年齡的6倍.若干年後,爺爺的年齡將是小明年齡的5倍.再過若干年,爺爺的年齡將是小明年齡的4倍.求爺爺今年的年齡.


設爺爺今年x歲,則小明今年y歲,第一過了a年,第二次又過了b年,x=6yx+a=5(y+a)x=5y+4ax+a+b=4(y+a+b)x=4y+3a+3b解x=24a y=4a b=5a3根據實際a=3 b=5y=12x=72答:爺爺今年72歲.



地理學.兩極的的海平面到地心的距離和赤道的海平面到地心的距離哪個大?
如果不同.我們應該如何理解地形的海拔高度?


赤道的大,地球是個兩極略扁的球體.海拔高度也稱絕對高度,就是某地與海平面的高度差,通常以平均海平面做標準來計算,是表示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海拔的起點叫海拔零點或水準零點是某一濱海地點的平均海水…



1、一項工程,甲單獨完成需12天,乙單獨完成需要9天,若甲先做若干天后乙接著做,共用10天完成,問甲做了幾天?
2、一件工作,甲5小時完成了全部工作的1/4,乙6小時又完成剩下任務的一半,最後餘下的部分由甲、乙合作,還需幾小時?
3、一項工程,甲獨做需12小時,乙獨做需18小時,若甲先做1小時,然後乙接替甲做1小時,再由甲接乙做1小時,……,兩人如此交替工作,問完成任務時共用多少小時?
4、一項工程甲隊獨做24天完成,乙隊獨做30天完成,甲乙兩隊合作8天后,餘下的由丙隊做,又做了6天才完成.這個工程由丙隊單獨作需幾天完成?
5、一項工程,甲隊獨做20天完成,乙隊獨做30天完成,現在他們兩隊一起做,其間甲隊休息了3天,乙隊休息若干天,從開始到完工共用了16天,問乙隊休息了多少天?
6、修一段公路,甲隊獨做要用40天,乙隊獨做要用24天,現在兩隊同時從兩端開工,結果在距中點750米處相遇.這段公路長多少米?
7、一項工程,甲乙兩隊合作需12天完成,乙丙兩隊合作需15天完成,甲丙兩隊合作需20天完成,問由甲乙丙三隊合作需幾天完成?
8、加工一批零件,甲乙合作24天可以完成,現在由甲先做16天,然後乙再做12天,還剩這批零件的2/5沒有完成,已知甲每天比乙多加工3個零件,這批零件共有多少個?


題1.甲做4天.題2.10/3時.題3.14又1/3小時.題4.10天.題5.5.5天.
題6.6000米.題7.23.5天.題8.360個.
過程自己寫.



高一上册地理課本中大氣環流一節,有兩個海平面等壓線分佈圖,全球的等壓線分佈圖,為什麼只叫海平面分佈圖,陸地的等壓的線為什麼也叫海平面分佈圖


海平面氣壓圖的英文表達是SURFACE PRESSURE,如果將SURFACE PRESSURE直譯就是表面氣壓的意思,不過這個表面指的是什麼表面呢?珠穆朗瑪峰的表面氣壓只有300多hpa(百帕),僅為海表面氣壓1000hpa左右的30%多.現時實測最强的颱風Tip的中心海平面氣壓為870hpa,比珠峰的表面氣壓300hpa要高很多,但兩者能直接比較嗎?顯然不能.所以人們就想了一種方法,把人們在地球不同高度表面測到的氣壓,全部通過一定的方法轉化到海平面高度處的氣壓,稱為海平面氣壓(sea surface pressure).
具體的轉換方法,就是通常所說的靜力平衡法.大家一定還記得流體靜力學中的液體壓強公式吧,p=a×g×h a為液體的密度.如果我們在海洋某個深度處,用壓力計測到壓力為1000000pa,那麼我們馬上就能知道從這個位置往下1m處的壓強為1000000+1000×9.8×1=1009800pa.在大氣中的道理也是一樣的,只是地球表面大氣的密度大約為1.29kg/m3.如果在地球表面測到的氣壓是101300pa(1013hpa),那麼在1m高出的氣壓就是101300-1.29×9.8×1=101287pa=1012.87hpa,反之也能從1m高出的氣壓推得海平面氣壓.不過大氣和海洋有個不同的地方就是海水的密度通常在1000km/m3附近,變化不大,而大氣由於壓縮性很好,密度常常是變化的,比如tip中心的大氣密度只有海平面大氣平均密度1.29kg/m3的85%,這樣在tip中心海面處上升1m,氣壓變化就只有10.7pa.在珠峰上高度變化1m,氣壓變化也小的多.這樣問題就來了,如果黃山上的氣象站測到氣壓是850hpa,那麼我們能準確的說出黃山山脚下的氣壓嗎?很遺憾的是,我們只能大概給一個密度的數值,然後根據流體壓強方程近似的估計山脚下的氣壓,因為是近似,所以就會有誤差,黃山的高度只有1800多米,誤差尚能接受,但如果是青藏高原,那誤差就大了,所以我們常常會看到數值預報在青藏高原處出現很强的高壓或低壓.各家對冷高壓中心氣壓的標定常常不同,也是這個原因,冷空氣中心常位於3000m左右高度的蒙古高原處,各家的海平面氣壓估計方法不同嘛^_^
通過上面的方法,世界上成千上萬個氣象站測到的氣壓數據都能統一到海平面了,所以把全球的等壓線分佈圖稱為海平面等壓線分佈圖.



一件工程,甲單獨做要6小時,乙單獨做要10小時,如果按甲、乙、甲、乙…順序交替工作,每次1小時,那麼需要()小時完成.
A. 7B. 712C. 713D. 714


甲乙合作完成需要:1÷(16+110),=1÷415,=3.75(小時);每人工作3小時,還剩下:1-(16+110)×3,=1-45,=15;甲再工作1小時,剩下的由乙完成需要:(15-16)÷110,=130÷110,=13(小時);一共3×2+1+13=713(小時);答:需要713小時完成.故選:C.



利用亞洲地形圖判斷海拔的依據是什麼


記住中間高四周低,中間是青藏高原、帕米爾高原,四周多為平原,有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西西伯利亞平原等.有了這一基礎後,再根據等高線的疏密程度進一步判斷,每兩條等高線間海拔的差值相等.



孩子放暑假了,哪裡有暑期練習題,想讓孩子做做,


如果是奧數題的話試試《舉一反三》一道例題三道習題,練習題量不大,適合培養興趣.我六年級時用的那,很不錯,應該有三年級的.
(我不是來做廣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