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叔叔買120元1kg的紅茶和160元1kg的綠茶共14kg,共用去2080元:他兩種茶葉各買了多少千克?

王叔叔買120元1kg的紅茶和160元1kg的綠茶共14kg,共用去2080元:他兩種茶葉各買了多少千克?


(160×14-2080)÷(160-120),=160÷40,=4(千克),則綠茶買了14-4=10(千克),答:紅茶買了4千克,綠茶買了10千克.



小學五年級列方程解應用題怎麼找等量關係


本册教材(人教社版五年級)第四單元是簡易方程.學生初學方程,感到十分困維.尤其是列方程解應用題,更是覺得無從下手.我分析了這些學生不會列方程解應用題的原因,發現主要是沒掌握找等量關係的方法,所以列方程就感到困難重重,或錯誤百出.我認為找准等量關係,是用方程解應用題的關鍵.我在教學時運用“先找出應用題中數量間的相等關係,再列方程”這種方法,突破了列方程解答應用題這一難點.只有找准了數量間的相等關係,列方程才算有了依據.我把找等量關係的方法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從事情變化的結果找等量關係.
例如:(教材第66頁,第2題)共有1428個網球,每5個裝一筒,裝完後還剩3個,一共有多少個網球?引導學生分析:用一共的减去裝完的,就是剩下的.所以等量關係為:一共的减去裝完的等於剩下的.思路理清了,方法就多了.大部分學生能列出三種方程.
一共的-裝完的=剩下的
(1)1428-5X=3
裝完的+剩下的=一共的
(2)5X+3=1428
一共的-剩下的=裝完的
(3)1428-3=5X
又如:一輛公共汽車上有乘客38人,在火車站有12人下車,又上來一些人,這時車上有乘客54人.在火車站上車的有多少人?
原有人數-下車人數+上車人數=現有人數
分析事情變化的原因與結果,可以得出等量關係:
從而可以設未知數列出方程:
38-12+X=54
二、從關鍵句中找等量關係.
例如:(第45頁例1)一個足球有白色皮20塊,比黑色皮的2倍少4塊,黑色皮有多少塊?引導學生分析,學會找題中關鍵句:“抓住倍數找兩種比較的量”這道題目的關鍵句是“白色皮比黑色皮的2倍少4塊.”即比黑色皮的2倍少4塊的是白色皮的塊數,正好是20塊.關鍵句理解了,等量關係就找到了:黑色皮×2+4=20
又如:(第72頁第8題)小明今年比媽媽小24歲,媽媽的年齡正好是小明的3倍,小明和媽媽各幾歲?
在這道題中,小明比媽媽小24歲,是以媽媽的年齡為標準得出的結果;媽媽的年齡是小明的3倍,是以小明的年齡為標準得出的結果,學生在這裡產生了疑問;到底以誰的年齡為標準,設誰的年齡為未知數呢?我讓學生用“換標準”的方法來確定用誰做標準量更合適:小明比媽媽小24歲,可以說成:媽媽比小明大24歲,相差數不變.從媽媽的年齡是小明的3倍分析,從圖上可以看出:
卻不能說成小明的年齡是媽媽的3倍,只能說,小明的年齡是媽媽的1/3,倍數變了.所以用“倍比關係”來找標準量更合適.學生明確了這一點,等量關係就找出來了:
媽媽年齡-小明年齡= 24
3X-X=24
三、從常見的數量關係中找等量關係.
椅子總價+桌子的總價=一共花的錢
例如:(第76頁第5題)學校買回椅子4把,桌子2張,椅子單價22元,共花198元,求桌子的單價是多少?“單價×數量=總價”就是這道題的等量關係:
設桌子的單價為X元.列方程得:22×4+2X=198
又如:一輛汽車每小時行68千米,另一輛汽車每小時行98千米.兩輛汽車同時從相距498千米的兩個車站相向開出,幾小時兩車相遇?題中相遇問題的數量關係就是等量關係:速度和ⅹ相遇時間=兩個車站之間的距離.(試卷題目)學生根據行程問題的數量關係對列方程解答應用題有了進一步的理解.
四、從公式中找等量關係.
例如:例如:(第75頁第4題)一幅畫長是寬的2倍,做畫框共用了1.8米的木條,求這幅畫的面積是多少?根據長方形的周長公式:(長+寬)×2=周長,列方程:設寬為X米,(2X+X)×2=1.8求出寬,再用長和寬求出面積.
又如:用80釐米長的鐵絲,圍成一個長方形,要使它的寬是16釐米,長應當是多少釐米?根據長方形周長公式列出等量關係:(長+寬)ⅹ2=長方形周長.設長為釐米,列方程得:(X+16)×2=80
這樣的練習,使學生對用方程解應用題有了興趣.
五、從隱蔽條件中找等量關係.
例如:(第72頁第6題)雞和兔數量相同,兩種動物的腿共有48條,求雞和兔各有多少只?這道題中只有一個數量:雞與兔的腿數是48條,但是它隱藏著兩個重要的條件:雞和2條腿,兔有4條腿.用上這兩個條件,雞的腿數
+兔的腿數=48數量關係就變得很簡單了.即:
設雞和兔各有X只,列方程得:2X+4X=48
又如:兩個相鄰的奇數之和是176,這兩個數各是多少?根據奇數的特點,相鄰兩奇數相差2.找出這個隱藏的條件,數量關係就出來了:
第一個奇數+第一個奇數+2 = 176
設第一個奇數為X,列方程得:X+X+2=176
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學生對用方程解應用題有了興趣,有了方法,嘗到了成功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