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解分式方程x−1x+1=mx+1產生增根,則m=______.

若解分式方程x−1x+1=mx+1產生增根,則m=______.

去分母得x-1=m,∵分式方程x−1x+1=mx+1有增根,∴x+1=0,解得x=-1,∴m=-1-1=-2.故答案為-2.
如果關於x的分式方程x-1分之x+m减x+4分之一=1出現曾根,那麼m=
關於x的分式方程x-1分之x+m减x+4分之一=1出現曾根
則增根是x=1或x=-4
原方程去分母得(x+4)(x+m)-(x-1)=(x+4)(x-1)
當x=1時,5(1+m)=0
m=-1
當x=-4時,不可能
∴m=-1
解分式方程1/(x-1)=1/(2x-2),是無解還是有曾根?
這就是分式方程求解後要驗算的原因.此方程解後x=1時,分母為0,所以此分式方程無解.
1/x-1=1/2x-2
x-1=2x-2
x=1
1/1-1=1/0分母不為零
無解
在初等數學範圍是無解,其實可以說有解為x=無窮
無實數解
很簡單
集合符號的由來:正整數集記作N+,有理數集記作Q,實數集記作R.
高一書中寫著,自然數集記作N,正整數集記作N+,整數集記作Z,有理數集記作Q,實數集記作R.
這些都是如何來的呢?
是英文單詞的首字母.自然數Natural number,正的話就加+號,負的就加“-”號.其它也是一樣的.
關於x的方程x2+ax+2=0,至少有一實數根小於-1,求a的取值範圍
⊿=a²;-8≥0,解得a≥2√2或a≤-2√2.
由韋達定理,得x1+x2=-a,x1x2=2,
於是兩根同號,且至少有一根的絕對值大於1.
要使方程至少有一實數根小於-1,只需x1+x2=-a
30+(x-30)*0.2=56解方程
30+(x-30)*0.2=56
30+0.2x-6=56
0.2x=56-30+6
0.2x=32
x=160
160追答:口算的
高中數學的整數、有理數、實數的代表符號,根據什麼確定的啊?(Z,R,Q什麼的)
查了查英文翻譯也不太像翻譯過來的,難道是拉丁文?百思不得其解啊~
望知者多多指教~ありがとう~
塞塞~一樓的說,還有別的呢,譬如說,R啊,Q啊,N啊,N+啊什麼的,不過Z是謝謝你了~
關於x的方程kx²;+(k+2)x+k/4=0有兩個不相等的實數根.
1,求k的取值範圍
2,是否存在實數k,使方程的兩個實數根的倒數和等於0?若存在,求出k的值;若不存在,說明理由.
【1】因為有兩個不相等的實數根
所以b²;-4ac>0
即(k+2)²;-4k×k/4>0
k²;+2k+4-k²;>0
2k>-4
k>-2
【2】因為兩個實數根的倒數和為0
這裡用c、d分別表示X1 X2
所以1/c + 1/d=0
即(c+d)/cd=0
根據韋達定理-b/a÷c/a=0
即-(k+2)/k÷k/4k=0
-4(k+2)/k=0
解得k=-2
若有疑問可以百度Hi、
k大於-1
k=-2追問:可以寫出過程嗎?
解方程1/(x-1)=1/(x平方-1)
兩邊同乘以最簡公分母x^2-1得:
x+1=1
解得:
x=0
把x=0代入最簡公分母x^2-1=-1≠0,是原方程的解
所以原方程的解為x=0
x^2-1≠0 ==> x≠±1
同乘x^2-1:x+1=1 ==>x=0
什麼是實數,有理數,整數
舉幾個例子出來就OK不要太複雜的
整數:自然數(例如1、2、3)、負的自然數(例如1、?2、?3)與零合起來統稱為整數.
有理數:數學上,有理數是一個整數a和一個非零整數b的比(ratio),通常寫作a/b,故又稱作分數.希臘文稱為λογο?,原意為“成比例的數”(rational number),但中文翻譯不恰當,逐漸變成“有道理的數”.不是有理數的實數遂稱為無理數.有理數的小數部分有限或為迴圈.
實數:數學上,實數直觀地定義為和數線上的點一一對應的數.本來實數只喚作數,後來引入了虛數概念,原本的數稱作“實數”——意義是“實在的數”.實數可以分為有理數和無理數兩類,或代數數和超越數兩類,或正數,負數和零三類.實數集合通常用字母R或表示.而Rn表示n維實數空間.實數是不可數的.實數是實分析的覈心研究對象.實數可以用來量測連續的量.理論上,任何實數都可以用無限小數的管道表示,小數點的右邊是一個無窮的數列(可以是迴圈的,也可以是非迴圈的).在實際運用中,實數經常被近似成一個有限小數(保留小數點後n比特,n為正整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