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如圖,在△ABC中,D是AB上一點,且DA=DB=DC.求證:△ABC是直角三角形.

已知:如圖,在△ABC中,D是AB上一點,且DA=DB=DC.求證:△ABC是直角三角形.

∵在△ABC中,D是AB上一點,且DA=DB=DC,
∴CD=1
2AB,
∴△ABC是直角三角形.

在直角三角形ABC中角ACB=90度CD垂直於AB垂足為點D.求證AC的平方=AD*AB BC的平方=BD*AB(射影定理)

三角形ACD相似於三角形ABC
AD/AC=AC/AB
所以AC的平方=AD*AB
同理可證BC的平方=BD*AB

在直角三角形abc中,cd垂直於ab,垂足為點d.求證:ab平方=ad平方+bd平方+2cd平方

利用畢氏定理,在RT△abc中,有ac平方+bc平方=ab平方,
在RT△acd中,有ad平方+cd平方=ac平方
在RT△bcd中,有bd平方+cd平方=bc平方
所以有ad平方+cd平方+有bd平方+cd平方=ac平方+bc平方=ab平方
則ab平方=ad平方+有bd平方+2cd平方

解三角形: (1)已知△ABC中,AB=15cm,AC=24cm,∠A=60°.求BC的長. (2)已知△ABC中,AB=13,BC=14,AC=15,求BC邊上的高AD. (3)△ABC中,CD⊥AB於D,若CD2=AD•DB,求證:△ABC是直角三角形.

(1)如圖:∵∠A=60°,AC=24cm,∴BC=AC•sin60°=24×32=123;(2)∵AB=13,BC=14,AC=15,∴AB+BC+CA=13+14+15=42,∴S=21(21−13)(21−14)(21−15)=84,∴12BC•AD=84,即12×14•AD=84,AD=847=12.(3)如圖…

已知:如圖,在△ABC中,D是AB上一點,且DA=DB=DC.求證:△ABC是直角三角形.

∵在△ABC中,D是AB上一點,且DA=DB=DC,
∴CD=1
2AB,
∴△ABC是直角三角形.

如圖,△ABC為等腰直角三角形,AB=AC,以AC為邊作∠CAD,使AD=AC,∠CAD=30°,連接DB,DC. 試說明:(1)△ABD為等邊三角形;(2)∠BCD等於∠CAD.

(1)∵∠BAD=∠CAB-∠CAD=90°-30°=60°又∵AD=AC∴△ABD為等邊三角形/*根據:邊角邊*/(2)∵AD=AC∴△ACD是等腰三角形∴∠ACD=∠ADC=(180°-30°)/2=75°∵∠ACB=∠ABC=(180°-90°)/2=45°∴∠BCD=∠ACD-…

長方形ABCD的長是12釐米,寬是5釐米,線段AE把長方形分成一個直角三角形和一個梯形.已知梯形的面積是直角 的4倍,梯形的周長比三角形的周長長多少釐米?

由題意得,點E在CD的三分點上,那麼就有CE=12/3=4
則有梯形的周長=AE+8+12+5
三角形的周長=AE+4+5
兩者之差是16

在等腰梯形中畫一條線段,把它分割成一個直角三角形和一個梯形

LZ問的是什麼?有幾種畫法?
過兩頂點作垂線垂直於底邊;過兩頂點作垂線垂直於兩腰.
共四種

在長方形中畫一條線段把它分為梯形和三角形使他們的面積比是2:1 長是4釐米寬是2釐米

設長方形為ABCD
過A做一條與AD所在直線不重合的,在其上連續取AA'=A'A''=A''A'''
連接A'''D
過A‘做A'''D的平行線交AD於E
梯形AECB與三角形CDE即是所求.
證明:
∵ABCD是矩形
∴AB=CD,AD=BC
∵AA'=1/3AA''',A'E‖A'''D
∴AE=1/3AD,ED=2/3AD
SAECB = 1/2(AE+BC)*AB = 1/2(1/3AD+BC)*AB = 1/2(1/3AD+AD)*AB = 2/3AD*AB
S△CDE = 1/2*DE*CD = 1/2*2/3AD*AB = 1/3AD*AB
∴SAECB:S△CDE =(2/3AD*AB):(1/3AD*AB)= 2:1

在一個是三角形裏畫一條線,使三角形分成面積相等的兩部分

找到底邊的中點,連接底邊中點與底邊對應的頂點,這時,三角形就被平均分為面積相等的兩部分.
因為這時,他們等底等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