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葡萄乾麵包原子模型到原子結構的行星模型中間的整個過程和推導過程,哪個人提出了自己的觀點,然後錯在哪裡,之後又有誰提出了自己的觀點,是對是錯……

從葡萄乾麵包原子模型到原子結構的行星模型中間的整個過程和推導過程,哪個人提出了自己的觀點,然後錯在哪裡,之後又有誰提出了自己的觀點,是對是錯……


高中化學和物理課本裡面都有



為什麼用阿爾法粒子轟擊金箔,發現α粒子被彈回就可知原子結構不是“葡萄乾蛋糕模型”,


你理解錯了.假如是蛋糕模型才會有大量α粒子被彈回,盧瑟福的實驗結果是只有少量粒子是彈回的,大部分幾乎不發生偏轉而直接穿過去,說明原子內部有比較大的空隙.少量彈回只是表明可能有一個正電荷集中的核(因為α粒子也是帶正電的).



葡萄乾蛋糕模型的提出時間
20世紀科學家提出的三種原子模型,葡萄乾蛋糕模型,行星模型,電子雲模型.


葡萄乾蛋糕模型:1903年物理學家湯姆生(J.J.Thomson,1856-1940)提出
行星模型:西元1911年盧瑟福把α粒子大角度散射實驗結果公諸於世,第一次計算了原子行星結構,確定了原子中有“核”存在,從而建立了“有核原子模型”或稱“行星模型”.
電子雲模型:電子雲是1926年奧地利學者薛定諤在德布羅伊關係式的基礎上,對電子的運動做了適當的數學處理,提出了二階偏微分的的著名的薛定諤方程式.這個方程式的解,如果用三維座標以圖形表示的話,就是電子雲



有一塊蛋糕上有7粒葡萄乾,用刀切3刀,切成7塊.使每塊蛋糕上都有一粒葡萄乾


女字切.



依照提出時間的順序正確的排序為(a)麵包葡萄乾模型(b)電子雲模型(c)行星模型
A.(a)(b)(c)B.(c)(b)(a)C.(b)(c)(a)D.(a)(c)(b)


選D



湯姆生,盧瑟福,波爾分別提出了怎樣的原子結構模型


湯姆生:Plum Pudding模型
盧瑟福:Nucleus模型
波爾:Planetary原子結構模型:



湯姆生原子結構模型的缺陷


20世紀初湯姆生提出了原子的棗糕式模型:原子是一個球體,正電荷均勻分佈在整個球內,而電子卻象棗糕裏的棗子那樣鑲嵌在原子裡面.1909-1911年,英國物理學家盧瑟福做了α粒子散射實驗,否定了湯姆生模型,提出了原子的…



盧瑟福的原子結構模型的特點是原子為


1、正電荷和質量都居於中心的原子核,且原子核的體積很小
2、電子在核外的廣大空間分層運動
簡稱——盧瑟福核式模型



盧瑟福的原子結構模型是什麼樣子的?


答:盧瑟福原子結構模型又稱“有核原子模型”、“原子太陽系模型”、“原子行星模型]”.1911年由盧瑟福提出.認為原子的質量幾乎全部集中在直徑很小的覈心區域,叫原子核,電子在原子核外繞核作軌道運動.原子核帶正電,…



某化合物中,由於其他原子的電負性大使某原子電子雲密度减小這與它的鹼性强弱有何關係?


鹼性即是該原子的給電子的能力或其得到質子的能力的强弱.
原子電子雲密度越大,則給電子能力越强,得到質子的能力越强,鹼性越强;反之,電子雲密度越小,則給電子能力越弱,得到質子的能力越弱,鹼性越弱.
由於與其相連的其它原子的電負性較大,使得該原子電子雲密度减小,就意味著其所能使用的電子數减少,它的給電子能力就减弱了,即得到質子的能力减弱了.鹼性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