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直角三角形的兩條直角邊長是3cm,4cm,則這個三角形的外接圓半徑是____cm. 到底是什麼啊?你們看仔細了!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兩條直角邊長是3cm,4cm,則這個三角形的外接圓半徑是____cm. 到底是什麼啊?你們看仔細了!


2.5
根據溝股定理,該直角三角形的斜邊必然是5,它也是這個圓的一條直徑,囙此半徑是5的一半.



在直角三角形中,若兩直角邊長為3cm和4cm,則斜邊上的高為多少cm?
是求斜邊上的高!不是求斜邊!


由題可知,斜邊為5cm,
S三角形ABC=(1/2)*3*4=6
同理可得
S三角形ABC=(1/2)*5*x(x為斜邊上的高)
所以x=6*(2/5)=12/5 cm



在直角三角形中,若兩直角邊長為3cm和4cm,第三邊的高為多少cm?
如圖.


畢氏定理
勾3股4弦5
面積= 3*4/2 =6
面積又等於5*高/2
所以高=2.4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兩條直角邊長為3cm和x cm,斜邊長為y cm,求y關於x的函數解析式和引數x的取值範圍


由題意,由於該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即有:y*y=3*3+x*x(x0,y0)(1)\x0d又由於三角形的基本定理,二邊之和大於第三邊,即有:3+xy(2)\x0d根據式(1)與式(2)可知:\x0dy=根號(9+x*x)\x0d(3+x)y=根號(9+x*x),可求得x0\x0d即可知y關於x的函數解析式為y=根號(9+x*x)(x0)\x0d其中x0為引數x的取值範圍.



一個直角三角形,兩條直角邊分別是5cm和12cm,斜邊是13cm.求斜邊上的高是多少釐米?


可以用面積來求5*12*0.5=13*h*0.5(h代表高)答案是60/13



RT△ABC中,角C等於九十度,c等於12,tanB等於三分之根號三,則△ABC的面積
A 36倍的根號3 B18倍的根號3 C16 D18


BBBBBBBBBBBBBBBBBBBBBBBB
tanB=√3/3,∴B=30°
C=90°,∴b=c/2=6
a=6√3
S=ab/2=18√3



如圖,在Rt△ABC中,CD是斜邊AB上的中線,已知CD=2,AC=3,則cosB=______.


∵在Rt△ABC中,CD是斜邊AB上的中線,CD=2,∴AB=2CD=4,由畢氏定理得:BC=AB2−AC2=42−32=7,∴cosB=BCAB=74,故答案為:74.



如圖,在Rt△ABC中,CD是斜邊AB上的中線,已知CD=5,AC=6,則tanB的值是()
A. 45B. 35C. 34D. 43


∵CD是斜邊AB上的中線,CD=5,∴AB=2CD=10,根據畢氏定理,BC=AB2−AC2=102−62=8,tanB=ACBC=68=34.故選C.



如圖在rt△abc中,AB是斜邊,點P在中線CD上,AC=3,BC=4
如圖,在RT△ABC中,∠ACB=90°,AC=3,BC=4,CD是斜邊AB的中線,P為CD上一動點(不與C、D重合),PC=x,S△PAB=y.求y與x的函數關係式並寫出引數的範圍


由C點作斜邊AB的垂線CE交AB於E(即Rt△ABC斜邊上的高)
由P點作斜邊AB的垂線PF交AB於F(即△PAB邊AB上的高)
因為Rt△ABC中,∠ACB=90°,AC=3,BC=4,所以AB=5(畢氏定理)
因為CD是Rt△ABC斜邊上的中線,所以CD=AB/2=2.5
因為△ACD∽△ABC,所以AC/AB=CE/BC,即3/5=CE/4,CE=12/5
因為△DPF∽△DCE,所以PF/CE=PD/CD
設PC=x,則PD=CD-x=2.5-x,所以PF=PD×CE/CD=(2.5-x)×12/(2.5×5)=(30-12x)/12.5
所以S△PAB=y=AB×PF/2=5×(30-12x)/12.5÷2
即:y=1.2(5-2x)
因為P點不與C、D重合,所以:6>1.2(5-2x)>0(6為△ABC的面積)
解得:0<x<2.5



在rt三角形ABC,角c=90°,SinB=3/5,a=6則tanA=___(詳細一點)


sinB=3/5
設b=3x,則c=5x,由畢氏定理得(3x)^2+6^2=(5x)^2得x=3/2,b=9/2
tanA=a/b=6/(9/2)=4/3